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形势下部分学生存在的突出心理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程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结合学校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请严格执行。
一、主要的突出心理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疫情引起的身体状况、学习方式和家庭关系的改变产生或激化了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抑郁情绪。疫情期间同伴交流和户外活动减少,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受疫情影响,在外部环境出现不确定性、原有生活(包括服药、治疗、社会支持等体系)被打乱时,患有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心理疾病的学生内心痛苦增加,出现自杀等危机事件的风险显著加大。
(二)疑病状态。有的学生出现轻微身体不适就幻想可能患有相关疾病并“真实”地感受到类似症状,急于求诊求治,有的甚至会出现过度服用药物等行为。
(三)盲目从众。在学校因疫情调整校园管理措施时,有的学生捕风捉影、添油加醋,在网络上发布不当过激言论,甚至听从别有用心者煽动网上跟帖或线下聚集,有的出现“夜爬”等表达方式。既给学生学习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给学校管理服务带来挑战。
(四)长期应激。患有慢性疾病、基础疾病以及痛苦水平较高的身体疾病学生,受疫情影响身心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容易诱发心理创伤和适应障碍,进而增加危机事件风险。
(五)学业压力。有的学生对于学业压力难以调节,特别是疫情形势下学生居家学习后,担心线上网课学习质量及期末线上考试不公,持续产生负性压力感受,易导致严重心理问题。
(六)就业焦虑。受当前就业形势影响,毕业生就业焦虑持续增加。染疫学生担心恢复得太慢,未染疫学生担心染疫后影响就业面试、考公、考研等,产生焦虑和恐慌等消极心态,难以调节。
(七)人际障碍。因疫情长期居家或生活在小空间内,易出现亲子关系紧张、宿舍矛盾冲突。学生出现与家人相处时的矛盾激化,或因疫情人际交往受限导致心理宣泄渠道缺乏,缺乏归属感,极易产生不安全感和孤独感。
(八)网络沉迷。学生因为疫情期间现实社交活动的缺失而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短视频、网上社交活动等,缺乏现实的生活体验,以网络为途径宣泄情绪或实现自己的非合理性需求,逐渐对真实世界丧失兴趣,增加暴力、违法等行为。
二、 主要措施
(一)全面开展心理摸排。各学院要每学期定期主动对本院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摸排,掌握心理重症学生具体信息(按照附件1要求统计名单并报学生工作部(处)),确保底数清晰、学生覆盖无遗漏。在摸排过程中一旦发现疑似心理重症(诊断为严重心理障碍的、有自杀/自伤风险、基本功能受损等情况),第一时间向学校相关部门汇报并需要及时与家长/监护人进行沟通,协调资源救治心理重症学生。各学院须同时注重对重症学生的隐私保护。
(二)精准责任管理体系。对存在心理重症的学生,需健全“学校、二级网格(学院)、三级网格(班级)、学生”四级责任体系,覆盖全体学生。各级网格设立网格长(按照附件2要求填写名单并报学生工作部(处)),可由班主任或辅导员、师生党员、在校学生骨干等担任,各级网格长需采用AB角工作制度,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疏导、汇报等工作。
(三)健全干预防控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家校联动,落实学生非在校期间看护机制,明确心理重症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责任,做到信息及时沟通反馈。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统筹作用,做好学院与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反馈,分角色明确远程预警和干预过程中的学生情况分析、研判和预测。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需重点关注的学生,要加强对学生的日常关心和帮助,及时纾解可能存在的外在负性刺激,及时做出风险评估,加强内外沟通,妥善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及做好善后工作。
(四)及时强化心理疏导。各学院各级网格长及时关注本学院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及时汇报。学生工作部(处)心理与健康教育科做到及时评估和及时反馈,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及时回应学生关切,解决学生合理诉求,切实消除因疫情造成的心理波动和思想顾虑。
(五)分类开展对症防治。根据严重心理问题的突发情况健全帮扶机制,分层分级分类开展针对性帮扶。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需重点关注的,要加强对学生的日常关心和帮助;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发生危机需就医的,要第一时间转介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对于不方便现场就医的,要尽可能地提供远程求助渠道和网上诊疗资源;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安全风险的,要尽快联系家长,在此之前须派专人看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若监护人无法及时赶到的,可在监护人知情同意下,将学生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进行治疗;对于监护人不配合或不同意送医的且学生符合疑似精神障碍、存在危机行为的(自杀、自伤、伤害他人),根据精神卫生法规定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可请第三方(如公安部门)实施并进行现场取证,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对于发现自杀未遂的,要第一时间介入,成立危机干预工作组、专家组和保障组,包括学校负责同志、教师骨干、各级网格长、辅导员、班主任、心理中心人员等,各类相关人员要尽快赶赴现场,通力合作、各司其职、稳妥处置;对于发生因心理问题非正常死亡的,学校需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由公安机关出具相关证明,以备处理善后事宜,同时做好学生亲属心理安抚及各项服务工作,对相关人员,包括学生所在班级同学、处理危机现场的人员、家属等开展哀伤辅导工作。
(六)强化物防技防保障。学校安稳部(处)要加强校园公共区域和重点区域视频监控设备的安装,强化日常管理使用。加大视频巡查和定期巡逻,及时发现、妥善处置学生异常危险行为事件。建立监测数据反馈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各类网络平台监测,发现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或者讨论自杀方法等信息时,及时运用科技手段协助学校定位突然失联学生,为挽救生命做出最大努力。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学生突出心理问题防治工作专班。负责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突出问题清单,对心理重症学生实行一人一案,一人一策,做实做细防治工作。
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担任组长;
由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安全稳定工作部(处)部(处)长担任副组长;
由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安全稳定工作部(处)副部(处)长及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成员。
各学院要成立学生突出心理问题防治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突出问题清单,对心理重症学生实行一人一案,一人一策。
(二)学校要组建学生心理健康专家咨询队伍。深入研判疫情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及时提出专业意见和应对策略,为各学院开展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由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学生工作部(处)学生心理与健康教育科组成。
(三)加强人员培训。针对当前学生突出心理问题,学校按计划邀请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较高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面向全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专项培训,加强对心理咨询师的督导,以问题为导向,案例为载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解决疫情形势下学生突出心理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家校协同管理。进一步完善家校协同管理,完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长效机制,有效预警,及时干预,坚决防范校园心理危机,极端心理事件发生。各学院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建立的家长群等渠道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疾病科普,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不断提升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帮助家长指导孩子科学合理的使用电子产品,进行在线学习,缓解疫情期间家庭矛盾。
(五)加强考核评估。各学院要进一步健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长效机制,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年底学院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务必督促指导学院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学院要深刻认识做好疫情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实做细各项防治工作。
(二)认真组织实施。各学院在排查过程中确保不漏一人,有效预警、及时干预、及时汇报,坚决防范校园心理危机、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三)做好保密工作。按照心理健康工作教育的特殊要求,各学院在各级网格长选择、心理重症学生心理档案的保管等方面做好保密工作,切实保证学生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2023年3月16日